鉅大LARGE | 點擊量:523次 | 2019年04月27日
中國應停駛停售特斯拉爆燃隱患車型嗎
冒煙、起火、爆炸……整個過程只用了4秒,然而就是這短暫的4秒,成為了特斯拉車主董先生一生的噩夢。
4月21日晚,發(fā)生在上海某小區(qū)地庫的特斯拉Model S爆燃事件,將停于其旁邊的雷克薩斯和奧迪車輛一并損毀,地庫公共財物遭受嚴重損失,萬幸并無人員傷亡。這一事件再次引發(fā)公眾對特斯拉產品安全性的擔憂。
事實上此次自燃事件并非特斯拉Model S“首爆”。2018年至今,重慶、廣州等地都曾發(fā)生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究竟是單一產品個案,還是存在電池熱失控安全隱患?在調查結果明確之前,每一起可能發(fā)生的特斯拉爆燃事故,對車主和公共安全都存在極大的隱患。
爆燃車同批次車輛是否進入“危險期”?
對于此次特斯拉爆燃事件,網(wǎng)易汽車進行了全程的跟蹤報道(詳情點擊這里),目前,經(jīng)過國家質檢總局鑒定,初步判定為電池短路問題。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那么,當出現(xiàn)電池短路并發(fā)生類似的爆燃,車主將面臨什么?
國內某知名電池企業(yè)研究院院長向網(wǎng)易汽車表示,這款燃爆車輛搭載的18650圓柱電池從單體自燃到引發(fā)車輛完全燃燒,最高溫度會超過1400度,而根據(jù)國家安全標準要求,單顆電池自燃到引燃周圍電池直至最終引發(fā)車輛熱失控不能短于5分鐘。
既然如此,視頻中的這輛特斯拉從冒煙到爆燃只用了4秒鐘,一旦車內有人,完全沒有任何逃生機會。
業(yè)內專家分析,由于爆燃車輛采用的是18650型鈷酸鋰電芯,這種電池造價高,且散熱性能相對不理想?!翱赡芤驗殚L期使用電池而引起老化,進而出現(xiàn)短路,當電池發(fā)熱到一定溫度便引起起火,也就是熱失控”。
如若真是這個原因所致,那就意味著每一輛與燃爆車輛同批次的車型,都有可能出現(xiàn)類似的事故。
可以查證到的是,2018年,重慶某小區(qū)地下車庫中,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未充電、未被碰撞的情況下發(fā)生自燃;今年3月26日,廣州一輛與董先生同款的Model S在車庫停放時,也發(fā)生了自燃現(xiàn)象。
特斯拉全球部分燃燒事故匯總
時間 地點事故描述 事故結果及原因
2019年4月中國上海一輛靜止停放的白色特斯拉Model S突然發(fā)生爆炸無人員傷亡,電池短路
2019年3月中國廣州一輛Model S在車庫停放時發(fā)生自燃無人員傷亡,火災原因不明
2019年2月美國匹茲堡一輛Model X在被送往修理店的過程中無故自燃無人員傷亡,火災原因不明
2018年12月美國匹茲堡一輛Model S在被拖到維修店之后無故起火無人員傷亡,火災原因不明
2018年5月瑞士提契諾州撞路障后翻車起火1人死亡,電池起火
2018年5月美國佛羅里達州車輛疑超速后撞墻,據(jù)稱Auotopilot未開啟2死1傷,電池起火
2018年1月中國重慶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未充電、未被碰撞的情況下發(fā)生自燃無人員傷亡,電池起火
2017年6月中國日照撞擊護欄后起火無人員傷亡,電池起火
2016年8月法國試駕中突然起火無人員傷亡,電池起火
2016年1月挪威超充站充電時起火車輛完全燒毀,沒有人員傷亡
伴隨著類似事件的頻繁發(fā)生,是否意味著同批次生產的車輛都已進入“危險期”。
汽車產品不同于電子消費品,對消費者來說,安全問題只有0分和100分,一旦安全失守,帶給人類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政府是否應停駛停售特斯拉存燃爆風險車型?
與特斯拉一樣,同屬美國公司的波音在前段時間剛剛經(jīng)歷了一次類似的信任危機。
在埃塞航事故發(fā)生事故后僅1天,中國民航局率先作出停飛決定,此后全球民航監(jiān)管部門相繼跟進了這一決定。
隨后的事實證明,中國民航局迅速而果斷的決策,不僅防止了更為嚴重的事故發(fā)生,更在世界特種界樹立了權威。
與波音停飛事件相比,特斯拉在上海的爆燃,雖沒造成如此大規(guī)模的人員傷亡,但從性質上來講,卻是相同。
此時,公眾最需要的,是我國相關職能部門能夠及時站出來,快速對特斯拉爆燃事件做出評估。在正式的調查結果出來前,可以考慮對其批次車型進行停駛、停售,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發(fā)生。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汽車質量問題的迅速決策,我國早有先例。
早在2000年,我國有關部門就曾宣布禁止將剎車油管存患的三菱帕杰羅進口到中國,并明確表示,“問題不解決,解禁無期”。
盡管在國內尚未出現(xiàn)因車輛自燃問題引發(fā)的禁售、禁行先例,但放眼世界并非無例可尋。
2018年,寶馬在韓國頻發(fā)車輛自燃事件,對此,韓國國土交通部宣布:所有受到波及的寶馬車主須在收到召回通知的那一刻起,禁止上路,及時接受召回。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市場,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理應在新能源汽車管理標準的制定上先人一步。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及時的跟進這一問題,為消費者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案,或許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汽車產業(yè)對于安全重視的影響力。
特斯拉在華如何通過安全關?
2018年4月,國家發(fā)改委宣布未來五年將陸續(xù)放開汽車股比限制。得益于此,特斯拉成為了首家在華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
這不僅意味著特斯拉將享受比后來者更多的曝光率及關注度,同樣,還要經(jīng)受住更加嚴格的監(jiān)督與考驗。
與此同時,特斯拉在安全生產上所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同樣引發(fā)了外界的擔憂。
據(jù)統(tǒng)計,2018年4月至今,特斯拉全球各工廠已累計發(fā)生火災事故六起。接連出現(xiàn)的火災事故暴露了其在員工健康以及環(huán)保方面的忽視,對于“大本營”的安全把控尚且如此,那未來在上海工廠的安全性如何確保?
對于特斯拉來說,既然選擇在華獨資建廠,就必須要表現(xiàn)出能夠獨立完成產品、市場、政策等多重考驗的能力,同時,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以及中國消費者的關注度也必須要得到提升。
如果身為標桿企業(yè)都無法通過最基礎的安全關,那有關部門就必須立即采取行動,參照有關法規(guī)采取合理合法的處理方式,無論是禁售還是禁駛。
總結:
此次的爆燃事件,再次暴露了特斯拉對電池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忽視。盡管爭議不斷,但無論何種原因,都應做到對用戶負責、對社會安全負責。
新能源汽車作為快速崛起的新興產業(yè),其產品運行安全風險相對較大。在這個過程中,國家要做的,就是為它們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并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筑起一道堅實的壁壘,為廣大消費者保駕護航。
上一篇:我國車市前景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