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26次 | 2018年11月17日
銀隆控制人魏銀倉涉侵10億資金 新舊班子矛盾公開化
就在賈躍亭和恒大鬧得不可開交時,董明珠也因為新能源車陷入與銀隆前董事長魏銀倉的紛爭之中。
11月13日上午,銀隆新能源官方微信號發(fā)函指出,公司新一任董事會、監(jiān)事會和管理層在履職過程中,發(fā)現公司與大股東存在異常的頻繁交易。這一說法矛頭直指銀隆創(chuàng)始人兼前董事長、第一大股東魏銀倉,涉及金額或超10億元。
函件指出,今年10月,已經正式就三起大股東及關聯方侵害公司利益事項,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三起案件標的總額超過7.8億元,其中本金部分6.8億元。關于關聯交易中涉嫌刑事犯罪的,銀隆新能源已向珠海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并且已經受理,涉案金額2.7億元。據騰訊報道,銀隆新能源前董事長魏銀倉對此進行回應時,表示已經起訴另一股東董明珠。
今年,銀隆經歷了新能源產業(yè)園被解封、格力系接管等一系列事件,董明珠的造車之路看似步入正軌,但眼下侵占資金事發(fā),銀隆內部的整頓似乎還遠沒結束,董明珠的造車之路,依然撲朔迷離。
銀隆新能源新舊班子矛盾公開化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格力系逐漸入駐銀隆新能源后,銀隆新能源與大股東、原董事長魏銀倉的矛盾隨著銀隆今天的一紙聲明,正式公開化。
銀隆新能源今天在微信官方公號發(fā)文,承認了此前的確向公司股東發(fā)布了《致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東的函》,這份函件顯示,今年三四月份公司新一任董事會、監(jiān)事會以及管理層履職后,發(fā)現公司與大股東存在頻繁交易,其中部分交易存在異常與疑點。
今年7月底開始,銀隆新能源就與珠海市銀隆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銀隆集團)、實際控制人魏銀倉、孫國華(銀隆前總裁)及其關聯公司的交易,委托第三方進行審計與調查,發(fā)現大股東通過交易侵占了公司財產。
10月18日,銀隆新能源正式就三起大股東及關聯方侵害公司利益事項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并獲得正式受理,三起案件標的總金額超過7.8億元。此外,對于關聯交易中涉嫌刑事犯罪的,銀隆新能源已經向珠海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并獲得正式受理,涉案金額2.7億元。至此,銀隆新能源的新舊班子矛盾正式公開化。
事發(fā)后,魏銀倉表示“已經起訴她(董明珠)了”,針對魏銀倉是否起訴了董明珠,南都記者也咨詢了格力電器內部人士,對方表示,需要再查證再進行回復。
董明珠與銀隆從“相愛”到“相殺”
董明珠的造車夢,與珠海銀隆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2016年,格力電器曾計劃以130億元全資收購珠海銀隆,但這一方案遭到股東投票反對,未能成真。在鋰電池和新能源的技術路線上,銀隆主要依靠鈦酸鋰電池,但這種電池卻有能量密度低、導致新能源車續(xù)航里程較短的弱勢,而優(yōu)勢則是相對穩(wěn)定、安全。除了造車,銀隆的儲能技術,同樣也是格力所看重的領域。
收購失敗后,董明珠作出驚人舉動,宣布以個人身份入股銀隆,并最終成為銀隆新能源的第二大股東,根據工商信息,董明珠持股17.46%,是銀隆的第二大股東以及最大的個人股東,但銀隆新能源的實際控制人依然還是魏銀倉。
但銀隆新能源接下來沒有一帆風順,董明珠入主銀隆前后的一段時間,在公開場合上常常為銀隆站臺,并于魏銀倉一起出席公開活動,但根據公開的報道,董明珠在2017年8月銀隆洛陽產業(yè)園的簽約儀式后,雙方再也沒有“同框”過。
之后,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銀隆在內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但自己依然看好銀隆的技術路線,“銀隆最缺的是過去他們粗放的管理。技術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企業(yè)文化和制度建設、管理、人才應該都有短板。”今年,董明珠接受知名主持人吳小莉采訪時,董明珠曾如是評價銀隆。
另一方面,以董明珠為代表的格力系進入銀隆后,后者也迎來了頻繁的人事變動,魏銀倉與孫國華兩名“老銀隆”先后卸任銀隆董事長一職,今年3月25日,珠海銀隆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選舉公司盧春泉成為董事長,他是第五大股東普潤資本的總經理,而賴信華則擔任公司總裁和公司法人,他曾擔任過格力電器(鄭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銀隆的高管基本被替換成了格力系。
但高速擴張的銀隆,今年以來,卻遭遇了工廠被封、員工討薪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今年7月,一則南京銀隆新能源產業(yè)園被封的通知流傳開來,其商用車項目被江蘇省人民法院查封,查封期到2021年7月19日結束。不過,僅僅被封兩天后,南京銀隆則被解封。賴信華在7月底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銀隆的混亂“超出他的想象”,南京查封事件是由于當時雙方還在談判過程中,對項目進展和項目驗收還沒有達成共識,只是一個簡單的業(yè)務糾紛。而對于外界盛傳銀隆產能過剩的問題,前管理層在沒有進行市場調研的情況下,盲目投資電池生產線,由于市場需求少,導致大量庫存,他也承認對合格供應商的貨款“一定要還”,但銀隆也要剔除一些不合格的供應商,銀隆內部也開展大刀闊斧的改革?!般y隆以前1萬8千人,現在1萬人,照樣正常生產,甚至生產效率還有所提升?!?/p>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電器對銀隆新能源的應收賬款,截至2018年6月底就已經超過10億元。市場人士擔憂,格力電器跟銀隆新能源的關聯交易會如何延續(xù)下去,會否影響格力電器智能裝備的相關銷售。
而銀隆陷入種種問題,也讓合作伙伴格力的應收賬款激增,在今年的半年報里,格力電器對珠海銀隆的應收賬款高達10.45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向銀隆新能源的銷售收入達到了2.43億元,占同類交易金額比例的0.31%,不過,格力總獲批與銀隆的關聯交易額度為190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董明珠并沒有對銀隆進行直接的管理,但如今,董明珠和格力已經明顯加速對銀隆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造。
董明珠的“汽車夢”仍撲朔
當初,董明珠意圖收購銀隆時,被外界認為這是董明珠的造車“實錘”,但在收購之前,銀隆實際上已經具備新能源商用車的制造能力,只是其使用的鈦酸鋰電池因為續(xù)航里程短,不適用于乘用車,而被廣泛質疑。
南都記者在今年7月份銀隆陷入“危機”時也曾報道,從格力收購銀隆失敗,到董明珠個人投資銀隆,再到今年銀隆處于輿論漩渦中,銀隆自始至終都沒有與乘用車“沾邊”。相反,董明珠在后來的采訪中反而強調,格力更看重銀隆的儲能技術,與此同時,商用車也是格力切入汽車空調領域的重要舉措。
今年,格力罕見地沒有在年度財報發(fā)布后分紅,但作了如下解釋:公司留存資金將用于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以及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yè)的技術研發(fā)和市場推廣。不過,上述解釋中沒有明確提及新能源車。
顯然,這次“侵占資金”事件爆發(fā),董明珠和格力還在對銀隆進行管理上的“革命”,只是能否通過銀隆制造出董明珠想要的乘用車,目前要打個巨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