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97次 | 2023年02月01日
八月車企銷量TOP10:比亞迪首次入圍,上汽大眾時隔兩年再奪冠!
日前,乘聯(lián)會公布了八月乘用車產銷數(shù)據。該數(shù)據顯示,八月狹義乘用車產銷量較去年同期均出現(xiàn)下降,其中,產量為148.4萬輛,同比下降11.2%,批發(fā)銷量為151.2萬輛,同比下降12.9%。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因歷年八月都是車市淡季,今年受缺芯和部分地區(qū)疫情突發(fā)的影響,廠商的生產節(jié)奏受到干擾,渠道端信心不足,導致今年八月乘用車產銷較歷年同期都顯得更為低迷。
由于八月狹義乘用車產銷普遍走低,所以八月狹義乘用車廠商批發(fā)銷量排名TOP10較以往也出現(xiàn)了較大變化,其中最明顯趨勢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南北大眾差距縮小,其中,上汽大眾由前兩個月排名末尾上升到冠軍位置;二是自主車企普遍走強,尤其是比亞迪和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車的助推下呈現(xiàn)大幅上升之勢;三是日系在缺芯影響下遭遇重創(chuàng),八月狹義乘用車批發(fā)銷量前十的日系車企僅剩東風日產一家。
上汽大眾時隔兩年再奪冠
入圍八月狹義乘用車廠商批發(fā)銷量前三甲的車企分別是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這一排序較前幾個月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其中,上汽大眾攬得冠軍寶座頗為讓人意外,畢竟其上一次登頂榜首已經是2019年的事兒了。
雖然合資車企在體量上包攬了八月狹義乘用車批發(fā)銷量排名前三甲,但同比數(shù)據下降明顯,其中南北大眾分別下降15.2%和42.5%。崔東樹認為,近期由于芯片短缺,外資車企往往把最緊缺的資源供應給最賺錢的車型,比如旗下豪華品牌車型會得到優(yōu)先供應,其次是保障自己的全資公司,再次才是合資公司。此種情況下,這些外資車企在華的合資公司就出現(xiàn)了生產不足的情況,直接影響了其批發(fā)銷量走勢。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事實上,即便是豪華品牌,在缺芯的壓力下也未能幸免。八月中下旬,一紙有關一汽-大眾奧迪因芯片短缺導致停產的"通知"引發(fā)業(yè)內關注,該"通知"顯示,由于車輛主控芯片持續(xù)短缺,涉及C8(A6L)、B9(A4L)和Q5LPA(Q5L)產線的全系車型都將面對停產。雖然該消息此后被一汽-大眾奧迪方面否認,但九月初有關一汽-大眾奧迪缺芯的話題再度被熱議,有內部人士稱,由于芯片供應緊張,A6L九月基本沒有排產。由此來看,芯片短缺確實影響到了奧迪乃至更多豪華品牌在華的發(fā)展,同時對一汽-大眾也形成了重創(chuàng)。
由于生產端受到影響,合資品牌主銷車型在終端市場的優(yōu)惠幅度也大幅減少,如上汽大眾旗下的朗逸、帕薩特,一汽-大眾奧迪旗下的A4L、A6L等現(xiàn)階段的終端優(yōu)惠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明顯萎縮。"由于熱門車型終端優(yōu)惠銳減,甚至出現(xiàn)加價提車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新增了消費者觀望等待的時間,也不利于終端零售量的提升。"一位業(yè)內觀察人士如是說。
受新能源車火爆態(tài)勢影響,比亞迪首次入圍
同樣處于缺芯壓力下,自主品牌卻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抗壓能力。乘聯(lián)會數(shù)據顯示,今年自主品牌的單月產量始終保持在60萬輛以上規(guī)模,七月份產量達到68.3萬輛,同比上升29%。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自主品牌產銷兩旺的良好狀態(tài)。
業(yè)內分析人士指出,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夠保證良好的產量供給,重要在于其自主掌控產業(yè)鏈,并在缺芯的特殊時期采取了強鏈補鏈的措施。
另外,自主品牌今年整體發(fā)展較為迅猛還在于處于火爆狀態(tài)的新能源汽車起到了助推用途。八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達到了30.4萬輛,同比上升202.3%;今年1-八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為164.3萬輛,同比上升222.5%。新能源車持續(xù)火爆的背后離不開自主品牌的貢獻,數(shù)據顯示,八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2.7%。
入圍八月狹義乘用車批發(fā)銷量TOP10的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方面均有不錯的表現(xiàn),其中表現(xiàn)最為出色的是比亞迪。數(shù)據顯示,比亞迪八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6.09萬輛,在其整體銷量中占比高達90%。此外,上汽乘用車八月新能源車銷量為1.7萬輛,占其總銷量的26%。
另外,自主頭部車企中吉利和長安在排名上相比前幾個月均有后移,其中,吉利位居第五位,長安位居第七位。兩者無論在排序還是體量上均處于膠著征戰(zhàn)狀態(tài),分析人士指出,在主銷熱門車型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長遠來看,影響吉利和長安銷量走勢的產品集中的新能源和高端品牌方面。
如今吉利旗下的領克在自主高端領域算得上是一枝獨秀,據吉利汽車供應的數(shù)據,今年1-八月,領克汽車累計銷量為13萬輛,同比上升52%,而還未上市的領克09決定了領克品牌的新高度。在高端產品市場,長安推出了UNI序列,自去年開始,憑借UNI-T的熱銷,該序列產品為長安帶來了一部分增量。然而,自今年下半年開始,UNI–T的銷量略顯疲軟,UNI-K如今單月銷量徘徊在3000輛左右,顯然未能達到預期,接下來只能看UNI系列第三款車型UNI-V的表現(xiàn)了。
缺芯壓力下,日系全面退縮
日系八月產銷銳減,同樣繞不開缺芯的話題。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今年芯片短缺將導致我國汽車產量下降100-150萬輛。AFS最新預測數(shù)據顯示,在芯片危機結束前,全球汽車累計減產量可能達到854.7萬輛。因芯片危機加劇,豐田計劃在九月份暫時關閉14家廠,預計將在全球范圍內減產40%。
在缺芯影響下,入圍八月狹義乘用車批發(fā)銷量TOP10的日系車企僅東風日產一家,和以往相比,東風日產在排名上也所有后移。其八月銷量為8.7萬輛,同比下降18.9%,在狹義乘用車廠商批發(fā)銷量排名中位居第六。當前,東風日產旗下的軒逸在A級車市場依舊勢不可擋,即便放在整個乘用車領域,其同樣名類前茅。不過,東風日產今年能有多大的上升空間,可能更要看全新一代奇駿的后續(xù)表現(xiàn)。
日系車企中,東風本田、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也是以往該榜單上的常客,如今均被自主車企所取代。不過,長遠來看,"兩田"在華的競爭力依舊較強,最近業(yè)內不斷傳出有關皇冠陸放和廣汽豐田賽那加價銷售的消息,雖然后者還沒有正式上市,但這一信號釋放出豐田旗下產品在我國市場依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