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69次 | 2023年08月09日
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CATL又一電池"黑科技"CTC電池技術曝光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寧德時代中國區(qū)乘用車解決方案部總裁項延火正式宣布公司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重點提出將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電池技術,2028年前后有望升級為第五代智能化的CTC電動底盤系統(tǒng)。
據了解,CTC是CelltoChassis的簡稱,可理解為CTP(CelltoPack)的進一步延伸,其核心在于省去模組、打包過程,將電芯直接集成到汽車底盤上,實現更高程度集成化。
根據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此前介紹,CTC技術不僅會重新布置電池,還會將三電系統(tǒng)納入進來,包括電機、電控、整車高壓如DC/DC、OBC等。未來,CTC技術還將進一步通過智能化動力域控制器優(yōu)化動力分配和降低能耗。
曾毓群強調,寧德時代CTC技術將使新能源汽車成本可以直接和燃油車競爭,乘坐空間更大,底盤通過性變好。在續(xù)航方面,由于省去了鑄件的電池包,CTC技術可最大程度降低電池包重量和空間,從而可使電動汽車的續(xù)航里程至少可以達到800公里。
去年10月,寧德時代乘用車解決方案部總裁林永壽在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又將這一數字擴大至1000公里,且百公里電耗降至12度,同時幫助汽車整車減重8%,動力系統(tǒng)成本至少降低20%。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降本仍是重要議題CTP引領電池創(chuàng)新結構浪潮
當前,成本仍是限制我國純電動汽車大面積普及的重要瓶頸。隨著電芯成本的一路下探,如何進一步降低電池系統(tǒng)成本成為各電池制造商的重要課題。其中,電池創(chuàng)新型結構逐漸成為諸多電池企業(yè)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寧德時代自在2019年推出適用于乘用車的第一代CTP電池技術,即電芯直接集成到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了50%,系統(tǒng)成本降低10%,冷卻性能提升10%,目前已成功上車國產特斯拉Model3、蔚來等多款熱銷純電動車型。
據項延火透露,寧德時代目前正在規(guī)劃第二代平臺化的CTP電池系統(tǒng),計劃于2022年-2023年投入市場應用,并將針對從A00級到D級全系列車型推出第三代系列化的CTP電池系統(tǒng)。
除了寧德時代外,蜂巢能源、比亞迪等國內動力電池頭部企業(yè)紛紛加入CTP的研發(fā)隊伍,后者大熱的“刀片電池”實質即為CTP技術路線中完全無模組化的代表。在此基礎上,CTC實現從電池包到底盤,模塊化更進一步,是CTP之后,電池降本的最重要路徑之一。
CTP的進一步延伸CTC已獲特斯拉及國家政策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廣受關注的特斯拉電池日上,CTC正是馬斯克提出的五大電池“黑科技”之一,當時有業(yè)內分析認為,CTC技術將有效減輕整體重量,減少中間工序,預計將縮短制造過程約10%的時間,且創(chuàng)造出的新空間可以裝進更多電池,提升約14%續(xù)航里程。
同時,CTC技術也是政策層面上力推的關鍵動力電池技術之一。去年11月,國務院發(fā)布《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其中強調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chuàng)新,提出研發(fā)新一代模塊化高性能整車平臺,攻關純電動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多能源動力系統(tǒng)集成技術。
廣發(fā)證券陳子坤團隊2020年11月3日報告指出,隨著主機廠紛紛推出電動化計劃和電動平臺,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部分模塊化的時代。不同的電動平臺各有設計特點,但同一平臺生產出的車型往往具有類似甚至相同的底盤結構、電池空間,對零部件標準化、模塊化的發(fā)展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
在此基礎上,CTC技術指引了電池與車身一體化的產業(yè)趨勢,從標準化模組、電池包再到底盤,電芯核心技術外延不斷拓展,通過深化與主機廠的合作、進一步參與整車開發(fā)流程,電池企業(yè)的產業(yè)鏈話語權也在不斷加強。
真正商用任重道遠生產穩(wěn)定性成最大掣肘
不過,對于CTC短期內的商用前景,此前曾有分析機構表示并不看好。行業(yè)智庫高工鋰電在2020年9月26日發(fā)表的《CTC技術的應用場景》一文中分析稱,要完成所謂的CTC設計需要以下先決條件:
1)由車企來主導從電芯到純電動整車的生產,并按照一定的數量,如50萬臺產能配合單臺80kwh左右的量(40GWh)這樣的最小單元去布置;2)一定圍繞爆款來設計,要在平臺上用不同的電量、不同的車身結構和不同的細分市場去實驗;3)足夠的穩(wěn)定性:從電芯的材料體系到尺寸不能輕易改變。
同時,CTC技術意味著整個圓柱電芯都需要在一個底部支撐部件上進行,所有零部件制造完成后直接與車體進行整合,為了解決結構固定和密封問題,將使用車身下地板作為上蓋密封,使得整個電池包也變成了不容易運輸的部件,因而訂單的穩(wěn)定性對于車企來說至關重要。
從這個角度分析,高工鋰電認為,CTC技術更多的是一種自然演進的過程,而不是試圖降本或者多塞電池的手段。這種技術目前能看到的最大好處是減重,得到的是更大的空間,失去的是靈活性,需要圍繞一個車型來布置和優(yōu)化。這直接帶來車企內部組織架構的變化,分工的變化。
上一篇:電池裝到汽車里,全靠這個"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