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32次 | 2021年12月30日
歐洲車企“瓜分”本土電池背后
亞洲電池廠加速“圍獵”歐洲市場,歐洲車企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策略卻日益向本土傾斜。
外媒報道稱,戴姆勒集團旗下梅賽德斯-奔馳宣布收購Stellantis與道達爾合資的電池制造商AutomotiveCellsCompany(ACC)的33%股份,合作的目的是開發(fā)電芯和電池模塊,保障奔馳的電池供應穩(wěn)定。
根據協(xié)議,戴姆勒將向ACC投資不低于10億歐元,幫助其將電池產量從原來的48GWh擴大至120GWh。而ACC將從2025年開始為奔馳供應電池技術。
戴姆勒此前的電池供應策略是從亞洲電池廠采購電芯,自建PACK廠供應動力總成。此次入股ACC并參與電池開發(fā)生產和產量建設,表明其開始將歐洲本土電池納入其供應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戴姆勒之外,包括大眾、沃爾沃、保時捷、雷諾、Stellantis等多家歐洲主機廠,也通過入股或合資建廠的方式與歐洲本土電池公司達成合作,目的是為其自產電芯尋找合作伙伴,并鎖定部分產量保障其電池供應穩(wěn)定。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由于歐洲此前并不具備大規(guī)模生產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能力和產業(yè)鏈,歐洲主機廠重要向亞洲電池制造商采購電池,導致歐洲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形成進口依賴。
不過,從上述歐洲主機廠的布局動作來看,加快導入本土電池供應商且謀劃自產電芯,已經成為了眾多歐洲主機廠保障其未來電池供應穩(wěn)定,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共同路徑。
歐洲主機廠支持歐洲電池公司產量建設背后,一方面可以為其找到一個開發(fā)生產電芯的合作伙伴,并提前鎖定巨額電池供應產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初創(chuàng)的歐洲電池公司在產量建設、市場開拓、產品開發(fā)等方面供應支持。
從上述合作項目來看,歐洲主機廠基本都已經鎖定了1-2家歐洲本土電池公司的產量供應,預計后期還將有更多歐洲主機廠“瓜分”歐洲本土電池產量。
在雙碳目標下,歐洲各大主機廠基本上都確定了明確的電動化戰(zhàn)略目標。2020年,歐洲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首次超過我國,并在2021年保持高上升態(tài)勢,拉動歐洲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大幅上升。
隨著歐洲主機廠電動化轉型加速推進,歐洲市場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有數據預測,到2023年,歐洲對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預計將達406GWh,供應預計為335GWh,市場存在明顯短缺。預計到2025年,供應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至40%左右。
為實現動力鋰離子電池自給自足,擺脫對亞洲鋰離子電池的進口依賴,歐盟正在供應巨額資金以支持歐洲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鏈配套能力的完善。
2019年十二月,歐盟批準了一項由7個國家資助的3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1億元)補貼計劃,以支持歐洲電池技術研究和創(chuàng)新項目。2021年一月,歐盟批準了第二批合計2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8億元)的公共補貼,再一次加碼歐洲電池產業(yè)鏈。
其中,該資助計劃向Northvolt、ACC等為代表的歐洲本土電池公司傾斜力度更大,表明歐盟對建立歐洲本土規(guī)模生產供應能力的意愿更為強烈。
歐盟非政府組織運輸與環(huán)境聯合會(T&E)六月份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歐洲現有項目中已建設或正在建設的超級廠總數達到38個,預計總年產量為1000GWh。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斯?塞夫科維奇在“歐洲電池會議”上表示:到2025年,歐盟將能夠生產足夠的電池來滿足歐洲汽車工業(yè)的需求,甚至可以建立我們的出口能力,而不要再依賴進口電池。
在利好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帶動下,歐洲本土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業(yè)務也取得一些突破。
Northvolt聲稱,公司已經從重要客戶那里獲得了價值2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35元)的電池供應合同,客戶包括大眾、寶馬、沃爾沃等主機廠;斯洛伐克電池公司InoBatAuto宣布獲得了捷克公共汽車制造商SOR和??怂闺妱悠嚨膭恿︿囯x子電池訂單;Varta證實保時捷是其新型高性能電池V4Drive的第一個主機廠客戶;ACC正在加快產量建設,后期將為Stellantis和戴姆勒批量供應動力鋰離子電池。
上述情況表明,歐洲本土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已經獲得了歐洲車企的電池訂單,逐步進入量產交付階段,成為了歐洲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競爭的參與者。
隨著產量進一步釋放和市場需求進一步上升,歐洲主機廠與歐洲本土電池公司的合作程度將持續(xù)升溫,歐洲電池在歐洲市場的供應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從而催生更多歐洲本土電池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歐洲主機廠已經意識到加強電池供應本土化建設的重要性,但由于歐洲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鏈仍處于建設初期,這意味著歐洲電池公司短時間內仍無法縮小與中日韓電池公司的技術差距,歐洲主機廠依賴亞洲電池和技術的現象仍將維持一段時間。
一個客觀問題是,上述歐洲電池公司產量規(guī)模仍比較小,整體發(fā)展節(jié)奏較為緩慢,在后期能否對歐洲主機廠集體電動化形成快速可靠的電池供應還有待觀察。
而在歐洲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競爭中,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目前,已有多家我國電池公司宣布在歐洲建廠,并獲得了歐洲主機廠的巨額訂單。
例如,寧德時代正在加快其德國生產基地建設,建成后將為大眾、寶馬、奔馳等歐洲客戶供應就近配套服務。
大眾與國軒達成戰(zhàn)略合作,雙方決定共同推動大眾汽車集團薩爾茨吉特廠的標準電芯工業(yè)化生產,國軒將供應相應技術支持;國軒高科收購博世集團位于德國哥廷根的廠,建立國軒高科在歐洲的首個新能源生產運營基地。
遠景動力獲得雷諾集團5年40GWh至120GWh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訂單,并將在法國杜埃建立一個年產量24GWh的超級廠,在英國桑德蘭市建立一個年產25GWh的電池廠。
蜂巢能源與Stellantis集團達成戰(zhàn)略合作,蜂巢能源將在德國建設一座年產24GWh的電池廠。
從上述電池公司的歐洲布局來看,我國電池公司與歐洲主機廠在電池供應方面的合作或將早于歐洲本土電池公司,成為歐洲主機廠構建本土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