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39次 | 2021年12月16日
未來十年亞太地區(qū)仍然是全球鋰離子電池制造中心,電池價格將下滑30%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亞太地區(qū)將繼續(xù)成為世界領先的鋰離子電池制造中心,在中國,澳大利亞和韓國等主要市場,不僅僅會帶來電池價格的下降,還會導致儲能電池下降30%。
根據研究公司WoodMackenzie的最新分析,雖然電池價格下降是去年系統(tǒng)成本下降“快于預期”的最大驅動因素,但人們也越來越關注降低構成其的其他硬件組件的成本為公用事業(yè)和電網運營商提供能源,容量或電力服務的大型儲能系統(tǒng)。
彭博社(BloombergNEF)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鋰離子電池組價格在2020年平均約為137美元/千瓦時,到2023年可能降至100美元/千瓦時,自2010年以來下降了89%,伍德·麥肯齊(WoodMackenzie)的分析著眼于整個系統(tǒng)的成本包括電源轉換器,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和其他組件。
WoodMackenzie高級分析師MitaleeGupta表示,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地區(qū)“將在2030年之前繼續(xù)主導全球電池生產能力”,但是隨著該地區(qū)的儲能產業(yè)“騰飛”,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組成部分都將在降低系統(tǒng)成本方面發(fā)揮作用。
中國的行業(yè)目前是全球最便宜的全系統(tǒng)成本,到2020年將達到554美元/千瓦,到2025年,兩小時持續(xù)時間的電表儲能成本將下降33%,降至369美元/千瓦。預計澳大利亞的成本將從2020年的990美元/千瓦下降34%,到2025年為658美元/千瓦,而韓國同期的成本將從821美元/千瓦降低到578美元/千瓦,下降29%。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Gupta指出,電池本身所代表的全部系統(tǒng)成本的比例預計會下降,因此,未來將更加關注降低系統(tǒng)平衡(BOS)成本。
Gupta說:“制造商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和生產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的BOS組件,并且安裝人員將在工作現(xiàn)場獲得更多經驗,從而實施更有效的人工實踐。隨著我們邁向2025年,競爭市場將推動系統(tǒng)效率,產品標準化和更便宜的電池。”
另一家研究和分析公司GuidehouseInsights幾個月前曾預測,到2023年,亞太地區(qū)將取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yè)規(guī)模儲能市場,而中國市場的預期增長是“主要因素”。在全球市場動態(tài)變化中。
主要區(qū)別包括電池化學成分的選擇
盡管中國的領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有利的政策前景以及建立了電池大國的國內供應鏈來解釋,但中國的工業(yè)也越來越關注磷酸鐵鋰(LFP)化學電池。中國儲能聯(lián)盟(CNESA)內部研究團隊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電化學儲能能力的部署量為533.3兆瓦,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57%而這些新系統(tǒng)中有85%是基于鋰離子電池的。
伍德·麥肯齊(WoodMackenzie)預測,在建立全球最大的LFP電池生產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LFP電池需求中心的過程中,中國已將LFP電池定位為到2025年的世界領先的電池化學選擇。
LFP電池相對于電動汽車(EV)中的鎳錳鈷(NMC)電池開始在固定式儲能應用中受到青睞,原因包括高溫閾值較高,導致LFP電池進入熱失控狀態(tài),這可能會引起火災。LFP的能量密度較小,并且其循環(huán)壽命往往比NMC短,但對于固定式應用而言,這些考慮因素要比對移動性(尤其是對于移動性而言)影響要小。
也就是說,NMC仍然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用于電網規(guī)模的儲能系統(tǒng),目前,亞太地區(qū)其他主要市場中的大多數都由NMC主導。WoodMackenzie指出,在早期,NMC電池也用于電動汽車這一事實極大地降低了該技術的成本,盡管隨著LFP制造能力的提高,該化學材料的成本下降也將更加迅速。
澳大利亞和韓國仍然是關鍵的NMC市場,在未來幾年中,這兩個國家的前沿技術項目數量將顯著增加。但是,由于澳大利亞的成本競爭力不斷提高,中國制造商的供應量以及分析公司所說的“持續(xù)改進,澳大利亞正在經歷“技術轉型”,開發(fā)商和系統(tǒng)集成商對LFP電池的興趣正在增加。技術使其成為能量存儲應用的理想選擇。
同時,盡管由于政府的有利政策,韓國在2018年的儲能部署中出現(xiàn)了“大幅增長”,但這導致了巨大的競爭格局,使許多參與者努力跟上并退出了許多行業(yè)。電池存儲設施發(fā)生的多次起火也無濟于事,這削弱了人們對該行業(yè)的信心。
因此,伍德·麥肯齊(WoodMackenzie)表示,盡管韓國的工業(yè)在繁榮時期之后經歷了快速的成本下降,但未來的成本下降,尤其是BOS硬件組件的下降,可能不如澳大利亞和中國預期的那樣迅速。
總的趨勢是,各國之間非電池硬件的價格差異不再像以前那樣明顯,并且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已導致相關的BOS成本降低。WoodMackenzie的MitaleeGupta還表示,在未來幾年中,在新冠病毒不確定的情況下,火災風險和安全標準,關稅和貿易政策以及維護供應鏈是可能造成或破壞該行業(yè)的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