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79次 | 2021年11月23日
面對“上抬下壓”困局 動力鋰電池公司如何降成本?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鋰離子電池占新能源乘用車全部生產成本的40%-60%。因此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性價比提高的進程,能否跟上政策退坡的進程,關鍵在于能否有效降低動力鋰離子電池成本。
最近,業(yè)內談得最多的莫過于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產業(yè)鏈內價格所面對的“上抬下壓”的局面,下游新能源汽車公司因補貼退坡要求電池降價,上游原材料又瘋狂漲價,這種“夾心層”的日子并不好過。在新能源汽車進入后補貼時代,市場正處于由政策驅動逐步轉向市場驅動的階段,電池公司來自下游的壓力注定不會減少,破局的辦法無外乎開源節(jié)流,而降成本成為解決問題的必然選擇。
那么,成本究竟該怎么降?自2016年十二月三十日補貼新政公布以來,業(yè)內專家、公司人士在不同場合也都有闡述,電池我國網取其精華,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方法一:提高技術水平和內部優(yōu)化
湖北省汽車學會副秘書長雷洪鈞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電池系統(tǒng)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指標要求,這一要求未來很可能會不斷地提升。這要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對調整自身產品乃至技術路線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其中也一定會涉及生產線的改造。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圖為湖北省汽車學會副秘書長雷洪鈞演講
在一定的原材料成本條件下,技術的進步可以有效實現(xiàn)產量的提升,從而新增收入,相對而言,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方式。有關電池公司,尤其是中小電池公司來說,從技術研發(fā)著手,提升產品合格率,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有效途徑。
方法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效率是特指一按時間內一個區(qū)域經濟體中交易活動(與商業(yè)活動相聯(lián)系)或業(yè)務活動(與行政活動相聯(lián)系)進行的速度快慢或效率高低。最早提出與商業(yè)交易效率相關問題的是亞當·斯密,時至今日,交易的效率依然是影響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雷洪鈞在談到電池公司降低成本的方法時,還著重提到了交易成本問題。他認為交易成本過高也是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成本高企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為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原誠寅演講
那么,如何提高交易效率?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原誠寅重新含義了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他認為,新能源汽車不僅要有核心技術,還要有對應的商業(yè)模式,動力鋰離子電池上游材料公司、電池公司、新能源車企以及下游的充電設施配套公司,要形成一個聯(lián)盟,建立一個生態(tài)圈,形成閉環(huán),通過提高內部交易效率,降低內部的交易成本。這對電池公司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方法三:擴大生產規(guī)模
在電池產量出現(xiàn)結構性過剩的現(xiàn)實情況下,手握高端產量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可以通過大規(guī)模生產來實現(xiàn)降低成本的目的。以特斯拉為例,其建設Gigafactory廠重要是為了生產成本更低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用在未來的電動汽車上。通過大規(guī)模生產,特斯拉或許會將電池成本降低至少三分之一。
圖為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興才
而擁有低端產量的中小公司則不可盲目擴大。假如電池產品質量得不到提高,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生產越多,資源浪費也就越多。如何控制低端產量的盲目性生產?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yè)協(xié)會動力鋰離子電池應用分會理事長、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興才認為,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生產是一種市場行為,因此重要還需市場自行調節(jié),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要理性投資,要耐得住寂寞,要練好內功。
方法四:政策要有連貫性少些干預
政策的穩(wěn)定有關公司至關重要,政策每進行一次變動,對公司來說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政策造成的成本新增同樣不可忽視。
圖為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
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對此深有感觸,他向電池我國網表示,桑頓新能源本打算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電池生產設備,因為從國外進口設備周期太長,國內電池產線更新迭代速度太快,因此只好作罷。而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設備迭代周期短,也造成了公司大量的資金投入。電池產線迭代加速,除了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政策對電池產品性能的要求不斷變化,產線剛建好,政策風向變了,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很尷尬。電池產線的更新迭代談何容易,除了付出真金白銀外,還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有關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政策,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劉彥龍也認為,近年來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的確受政策影響很大,政策應該連貫一些。的確,政策對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少一些干預,公司就多一些活力。
方法五:抑制原材料投機和炒作
動力鋰離子電池原材料的抬價令電池公司苦不堪言,除了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等下游市場的拉動之外,部分公司對原材料的投機和炒作是一個重要原因。讓原材料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其價格高低,而非惡意的炒作哄抬價格,降低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本可以防止的生產成本。相關部門的政策在原材料投機炒作方面倒應該多一些干預,讓原材料供應市場健康、良性發(fā)展。
針對原材料的非法投機和炒作,還有一個辦法,即成立電池聯(lián)盟,聯(lián)盟內公司采取一致行動,讓非法投機分子失去生存的土壤。
總之,在新能源汽車的“后補貼”時代,如何在洗牌大潮下不被淘汰,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yōu)勢,降成本成為電池公司生存和發(fā)展的必由之路。降低電池生產成本,不光要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性價比,擴大生產規(guī)模,抑制原材料炒作,還要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必須強調的是,假如電池政策多一些連貫性,少一些不必要的干預,那么電池公司就會少付出一些政策成本,多一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