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32次 | 2022年10月17日
TSLA比蔚來汽車好在哪
2017年,蔚來與上海市嘉定區(qū)政府簽訂了建立新能源電動車先進基地的框架性協(xié)議,2018年2月選址敲定,2018年中旬動工。但在這次財政報告中卻突然變卦地提到:“上海建廠計劃停止,將持續(xù)深化與江淮汽車的合作?!?/p>
能在上海建立工廠的,只有來自美利堅的特斯拉。
于是,上海這地界,蔚來被“趕了出來”。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特斯拉”蔚來和特斯拉的差距在哪里?
特斯拉2012年交付了第一款量產車ModelS。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蔚來2018年交付了第一輛量產車ES8。
兩者相差6年……6年的時間,蔚來給大伙兒來了一臺半成品,鬧著玩兒呢這不是?
作為一個新勢力黑,我能找到的差距太多了。電機管理、續(xù)航、自動駕駛、軟件等,都是一些大家都能看到的。所以,今天就撇開這些點,談談另外的差距。
蔚來跟特斯拉的根本差距,不單單是在技術上,而是在理念和宣傳上。
特斯拉最早宣傳的充電模式是什么?
是目的地充電。于是乎,特斯拉跟商場合作、跟超市合作,在人們聚集得最多的地方安置充電樁。
反觀蔚來最早宣傳的是什么?
我們在哪里都能充電。于是乎秀了一把青藏高原,秀了一把長白山,順帶著秀了一把天朝人民的智力。油車拉電車,你當人們都瞎了?
拋開塑造品牌的成分,一瞬間高下立判。特斯拉想做的是用50%的預算解決用戶90%的使用場景;而蔚來則是想用90%的預算解決用戶0.1%的使用場景。
如果在宣傳上的差距不夠直觀,那么在理念上的差距,則會顯得相對直觀。
從蔚來一開始提到的服務理念起,蔚來好像就把自己的技能樹點歪了。
蔚來推崇備至的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我就感覺不太對勁。換電站、服務車、移動充電站,這些都會增加供應鏈,增加人工成本。
表面上看似用戶滿意度提高了,實則是把賣車這個業(yè)務復雜化了,畢竟管理成本、行政成本、供應鏈增加的成本都會直接摧毀這個產銷并不高的蔚來的盈利能力。諸如蘋果等電子企業(yè)產品都選擇的是簡化服務流程,畢竟維護一個復雜冗沉服務鏈的成本遠遠高于直接更換設備。
而特斯拉的理念是產品即服務。
在硬件、軟件上提前堆料投錢,當然這料子不是說的啥內飾用料,而是諸如傳感器、電機、OTA等。最明顯的就是OTA,早期特斯拉車主的大多數(shù)問題,基本上都是靠著OTA這玩意兒解決的。
這種理念從根本上解決了服務成本的問題。
強行裝B,最為致命。
高速換電站,特斯拉其實也想玩兒的,但評估后估摸著覺得自玩兒不動,就放棄了??晌祦砭褪遣灰粯?。
強行解決能力之外的事情,必然是虧本買賣。參照目前世界上的電動汽車水平,電動車“擅長”的不多,比如城市通勤車,里程幾乎固定,且充電較方便,這樣的條件下電動車乘駕感是極其好的。
不過蔚來犯了一個大多數(shù)造車新勢力都會犯的錯,強行吹噓一個理論續(xù)航不到500km的車具備高速長途的能力,但該車實際續(xù)航欺人太甚,并為此配備了換電站。
換電站的成本、可拆卸底盤的成本、可拆卸部件反復使用的可靠性及成本等等,我都懶得算,光ES6都有著兩種不同型號的電池,能與ES8兼容嗎?
當然,特斯拉也有比之不足的地方。
因為江淮的工廠比保時捷的都要厲害,特斯拉應該在這點上比不了吧。
寫在最后:
成立16年的特斯拉,當然不是現(xiàn)在才只有5歲的蔚來能夠比擬的。蔚來不是一定干不過特斯拉,但作為后來者和追逐者,蔚來也必須承擔起關注和爭議。
踏實一點兒,誠懇一點兒,未來“中國的特斯拉”就不只是一個噱頭了。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維修問題應如何解決